”食租者“还是”企业家“? 聊聊蚂蚁金服
2020-12-19 12:31:54
  • 0
  • 0
  • 4

来源: 西西弗评论 

2020年10月23日到11月3日,十余天时间,蚂蚁金服的命运,出现了重大转折。

10月23日在上海确定了蚂蚁金服的上市定价。如此大规模IPO的定价首次在纽约之外的地方定完成价,是历史第一次,在5年前甚至3年前想都不敢想。10月24日,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发表了那篇著名的“我们国家是缺乏金融系统的风险,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。”的演讲。

10月26日,蚂蚁金服披露了IPO定价,估值高达2.1万元。

11月2日,四部门约谈蚂蚁金服。当日,央行和银保监会共同发布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

11月3日,上交所宣布暂缓蚂蚁金服上市,随后港交所也宣布了暂缓上市的决定。

对于蚂蚁金服被暂缓上市的是是非非,本文不想过多赘述。然而,网络舆论场上的反应却值得细细思考。

马云,是中国一代创业者的心中偶像,是被大众亲切的称之为”马爸爸“的时代英雄。马云的创业故事被国人传颂。

然而,在这次蚂蚁金服事件中,同情蚂蚁和马云的声音却很少。主流的声音基本都是批评的。

大众对阿里和蚂蚁的看法,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?其实,一点都不奇怪。

如果说,阿里和蚂蚁,曾经是互联网创新的代名词。那时,阿里和蚂蚁用新的商业模式,用互联网思维,依托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红利,挑战和改变传统的零售、物流、批发、支付、和金融行业。

随着互联网红利的减退,今天的阿里和蚂蚁,已经越来越像一家依托于自身的用户规模和流量,榨取产业链利润,获得“租金”的食租者了。

那曾经屠龙的少年,长出了尾巴和角,成为了新的恶龙。

2

上一篇文章和这篇都讲到”食租者“。这里面的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。经济租(英语:Economic rent)最早指从土地(land)获得的收益,后被扩大为所有因为独占权力而获得的收入。生产过程中要付出的生产投入成本,高于本来应该付出的价格(也就是机会成本),这中间的差额就是经济租。

经济租的理论,最早就是起源于地租。地主得到租金收入,并不是因为地主在生产过程中贡献出任何力量,或者付出了什么成本,而是单纯因为他拥有土地的独占权力。地主就是典型的”食租者“。

”食租者“这个群体,决定了中国历史二千年的兴亡交替。在王朝初期,战争摧毁了传统的统治阶层和社会秩序,贫富差距较小。自耕农群体数量庞大,绝大部分靠自己的双手吃饭,”食租者“阶层比较小。

但农业生产,老实说靠天吃饭。收成不好,吃不起饭,自耕农就得靠卖地来维持生存。只要土地可以自由交易,就很难避免土地兼并。最终,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,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土地,沦为佃农或者雇农。在过去的中国,自然灾害,水灾旱灾蝗灾,都是地主扩大土地的大好时机。灾害往往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。

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,又是一个累退的税收制度。对官员,读书人(中举后)一直以来都是有免税政策。而大地主大商人也有更多办法逃税。

国家的税务压力集中在自耕农群体,以至于很多自耕农宁可放弃土地,把土地投寄在官员或富人名下以争取更好的税收政策。

这样,贫富差距无限扩大,国家的财富就集中到”食租者“手中。在古代中国,基本上富人群体都是食租者。即使是商人这个群体,也普遍是靠特许权(比如盐商)和贸易路线的垄断权致富。

由于食租者的财富来源于垄断稀缺资源的租金。而稀缺资源是难以复制的。食租者的积累的巨额财富,要么穷奢极侈消费掉,要么铸成大金球大银球藏起来,要么继续买土地。

食租者的财富并不用于扩大再生产,也不为社会创造价值。

当这种贫富差距扩大到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无立锥之地时,就会爆发一场天翻地覆的农民起义,在破坏生产力的同时,用暴力消除贫富差距。历史又进入下一个轮回。

3

今天的中国的富豪大亨们,有靠创新创造,做出风靡全球的优秀产品致富的,也有靠垄断稀缺资源,当食租者致富的。

当然,这并非黑白分明。大部分的富豪大亨是两者兼有,既有创新的一面,也有食租的一面。

靠创新创造很累,需要不断的创新,不断地出新的产品。稍微掉以轻心,就落后了。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汽车业,有几百家汽车公司,现在美国汽车公司只剩两家;有几十家飞机公司,现在,美国的民用干线飞机公司,也就剩波音一家。中国的家电、手机,这些行业就经过了无比残酷的竞争和淘汰过程,即使华为,小米,OV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,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,产品做不好,或者技术路线走错,就可能在短短几年中从天堂掉入地狱。

而食租者的日子就轻松很多,把稀缺资源抢先拿下来,就有滚滚而来,源源不断的利润,利润不够,涨涨价就可以。稀缺资源的垄断性越强,食租者的日子就过得越舒服。

阿里巴巴,更准确的说天猫和淘宝的商业模式,就是互联网上的商业地产。商家在阿里平台上开店,然后给阿里缴纳租金。当然,阿里平台上商家的租金并非是每平米多少钱,而是以交易手续费佣金,推广广告费的形式上缴。

有朋友会问,租金的来源是独占权力,是对稀缺资源的垄断。阿里巴巴垄断的是稀缺资源是什么呢?这种稀缺资源,就是用户的关注、认知和习惯。大家网上买东西,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淘宝天猫,这种习惯就是一种最稀缺的资源。当这种使用习惯一旦形成,打破这种习惯的代价就是巨大的。

当某个地段开了一个购物中心,周边用户已经形成了购买习惯。再开一家新的就非常困难。网络上的平台也是一样,用户形成习惯后,再开一家新的就难度非常大。线下商业地产的稀缺资源是地段,线上平台的稀缺资源就是用户的认知和习惯。

当然,这种对习惯的垄断也不是不可打破的。比如,拼多多就成功的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,在很多用户心中形成了新的习惯,成为淘宝的竞争对手。

4

按经济学理论,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,企业的利润是零。因此,所有企业都或多或少的追求某种形式的垄断。任何企业都会设法获得稀缺资源,成为或多或少的“食租者”。

“食租者”并非贬义词,不需要也不应当打倒所有的“食租者”。

但一个运营良好的国家/社会,对“食租者”应该有所抑制,不能让所有的资源,都被“食租者”所垄断。“食租者”过多过强的社会,贫富差距会无限扩大,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失去活力。香港,就是一个“食租者”过于强大,垄断社会经济资源的例子。

政府通过行业监管、累进税、反垄断等手段,抑制“食租者”的无限膨胀,给小企业,普通人破土而出的机会,也是非常必要的。

至于这种监管的尺度和平衡,就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寻找。既不能一棍子打死,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。

“一管就死,一死就放,一放就乱,一乱就管。”这个段子本来是嘲笑政府监管的怪圈。但我觉得这个段子没什么不对的。

对新生事物,监管的尺度本来就很难把握。管死了就放,放乱了就管,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螺旋前进没什么大不了的。在过去,对新生的支付宝业务放一放,让其野蛮生长,不是扼杀在摇篮。而现在蚂蚁成为了金融巨人,现在收一收,抑制一下,都很合理。

战争中学习战争,用实践去检验真理,死了就放,乱了就管,挺正常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